Sitemap    Baidunews
古诗文网,古诗三百首、经典古诗、古诗词
分类:古诗文 / 诗人大全 / 古诗词 / 古诗名句 / 古诗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古诗

唐代古诗


南邻


2022-09-24 15:14:36 唐代古诗


作者 朝代 名句
杜甫 唐代古诗
杜甫(712-770),字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艺精湛,在中国古典歌中备受崇,影响深远。759-76

南邻原文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新。

南邻翻译

翻译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
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
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刚刚升起。

注释
⑴《南邻》杜甫 古诗:指杜甫草堂《南邻》杜甫 古诗朱人。
⑵锦里: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⑶芋粟:芋头,板栗。
⑷宾客:一作“门户”。
⑸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⑹深:一作“添”。
⑺航:小船。一作“艇”。
⑻村:一作“”。暮:作“路”。
⑼对:作“送”。柴门:作“篱南”。

南邻诗意

锦官城有一位带黑色头巾的隐士,园子里能收获芋艿和栗子,所尚不算十分贫寒。
习惯看宾客儿童喜欢,在房屋台阶上吃食的小鸟也不怕见人。
秋水才能深四五尺,野外渡船刚好坐下两三个人。
白沙翠竹江村晚,相对柴门月色新。
* 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南邻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南漂泊时期。在成都,作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作者居住的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杜甫 古诗”(朱山人)。月夜,朱山人送作者离开。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后,甫写了这首《《南邻》甫 古

南邻赏析

  《《南邻》杜甫 古诗》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的剪裁,也是画的选景。

南邻拼音

jǐn lǐ xiān shēng wū jiǎo jīn, yuán shōu yù lì wèi quán pín.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guàn kàn bīn kè ér tóng xǐ, dé shí jiē chú niǎo què xún.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qiū shuǐ cái shēn sì wǔ chǐ, yě háng qià shòu liǎng sān rén.
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bái shā cuì zhú jiāng cūn mù, xiāng duì zhài mén yuè sè xīn.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新。
古诗文网     蜀ICP备2022020292号-6    www.chinazhtm.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