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古诗文网,古诗三百首、经典古诗、古诗词
分类:古诗文 / 诗人大全 / 古诗词 / 古诗名句 / 古诗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古诗

唐代古诗


勤政楼西老柳


2022-09-24 15:14:36 唐代古诗


作者 朝代 名句
白居易 唐代古诗 半朽临风,多情立马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有《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

勤政楼西老柳原文

半朽临风,多情立马
开元株柳,长庆二年

勤政楼西老柳翻译

翻译
风中一棵枝干半枯的大,马上一个多情看的老人。
开元年间栽种的一个弱柳,如今已是长庆二年的早春。

注释
⑴勤政楼:在长安兴庆宫西南,始建于开元八年(720),元和十四年(819)重修。
⑵临风: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⑶驻马。唐朱庆余《过旧宅》诗:“荣华事歇皆如此,立马踟蹰到斜。”
⑷开:唐玄宗年号,公713年至741年。
⑸长庆二年:公822年。

勤政楼西老柳诗意

半腐烂迎风,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天。
* 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勤政楼西老柳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重修勤政楼。此诗作于重修勤政楼的第三年。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所种,至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已在百龄上下,其时白居易已五十一岁。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怆然动怀,作此

勤政楼西老柳赏析

  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注:开元年间为713年-741年)所种,至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已在百龄上下,当时白居易已五十一岁。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诗人自然会怆然动怀。东晋桓温北征途中,看到他昔日手种的柳都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曾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对伤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难怪诗人要良久立马,凝望出神了。“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而在诗人眼中,也是物情同人情。宋代辛弃疾就曾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样情趣盎然的词句。白居易看到这株临风老柳就好像是出于同病相怜,为了牵挽他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摆弄它那多情的长条。

  诗的开始两句,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就是诗人,诗人就是,既可说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可说半朽之树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归根到底都是诗的自画像,“树”和“”都是诗自指。这两句情景交融,彼此补充,相互渗透。寥寥十字,韵味悠长。

  如果说,前两句用优美的画笔,那么,后两句则是用纯粹的史笔,作为前两句的补笔,不仅补叙了柳树的年龄和诗自己的岁数,更重要的是,把百年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世沧桑隐含在内,这是诗的大手笔。它像画上的题款出现在画卷的一端那样,使这样一幅充满感情而又具有纪念意的生活照,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勤政楼西老柳拼音

bàn xiǔ lín fēng shù, duō qíng lì mǎ rén.
半朽临风,多情立马
kāi yuán yī zhū liǔ, cháng qìng èr nián chūn.
开元株柳,长庆二年
古诗文网     蜀ICP备2022020292号-6    www.chinazhtm.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